
建初寺為東吳赤烏十年(248)吳主孫權被康僧佛法所感而建江南第一座佛寺——建初寺,寺中起阿育王塔供奉舍利。東晉建康戰亂,建初寺和阿育王塔不幸被毀,但為了延續香火,建初寺不久後重建,寺名改為「長干寺」。六朝滅亡後,建康淪為地方城市,蔣州(隋)和昇州(唐)的位置發生了變動,南郊長干寺的位置卻基本確定。宋代改為天禧寺,元代改為慈恩旌忠教寺,明代則改為大報恩寺。
棲霞寺為三論宗祖庭,寺內有唐碑、隋塔、千佛崖為三絕。其中,《攝山棲霞寺明徵君之碑》由唐高宗李治題寫,極具歷史價值。隋唐則是隋文帝仁壽舍利塔之一(現存石塔系五代時期南唐重建,為五級八面密檐式塔),千佛岩則是南朝齊永明二年至梁天監十年(484-511年)逐漸開鑿而成的,現存佛像515尊。
最後,法師介紹同泰寺(今雞鳴寺),同泰寺作為梁武帝敕建的皇家寺院,不僅曾四次捨身於此,更於此講經風氣,啟建梁皇寶懺、盂蘭盆齋等儀式,制定《斷酒肉文》,開啟漢傳佛教素食緣起。「雞鳴」則是明朝再次定都南京後,朱元璋為了勉勵寺旁國子監學生能夠聞雞起舞而改。
本場講座內容豐富,結合歷史與研究,讓聽眾對南朝佛教有更深入理解。微講談成功舉辦,為研究生提供學術交流平台,亦激發更多研究生同學對佛教歷史與論文寫作的興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