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期初全院集合 郭朝順院長勉勵話語
2023/ 03 /01
大師圓寂後,我寫了一篇追思短文,提到我對大師所創立的佛光山宗風,可以用「給的哲學」一詞來代表。在此,想再略說一下,說說大師「給」的波羅蜜行。
大家都知道,波羅蜜(pāramitā)意譯是「度」的意思,六度波羅密便是菩薩修行用以自度度人的修行方式。然則波羅蜜行的基本特色,從《六度集經》這類談釋迦佛本生的經典來看,可以歸納出一個特色,就是:忘我捨身、毫無保留地實踐。從大師一生的實踐來看,我們便可以說,大師所修的,便是「給」的波羅蜜行。
我這幾年特別專心在《華嚴》思想的研究上,《華嚴經》有個有名的說法「一即一切」,這個說法又可以用「行滿成就」來解釋。人的一生作好一件事就有功德,而修行者一生即使只修行一個法門,但當這個法門修到圓滿極致時,他也能夠依此成就解脫。具體的經證,便如《華嚴經》善財童子所參的各個善知識。這些善知識,每個人都由一門通向解脫,他們有修觀海、治理國家、學習世間技藝,甚至也有專研愛情的。
至於星雲大師所修的,依我看來即是「給」的法門。大家都能琅琅上口的「三好四給」,便是「給」的修錬心法。三好:「存好心、說好話、作好事」,是由身語意的淨化入手。有了這個基礎後,便以「給人希望、給人歡喜、給人信心、給人方便」這四給,作為「給」的實施原則以及所要達成的目標。如果我們能深切體會,並時時留意,怎樣才能令人有希望、令人心生歡喜、令人產生信心、以及應該採取怎樣的方便手段,才得以令人獲得「希望、歡喜與信心」時,這時你也就是在學習大師的「給」的波羅蜜行了。
大師的弘法之所以能夠接引全球的信徒,會被無數徒眾感念,創建無數道場,建立了這麼多學校,正是因為他虛己以立人,無我無私地「給」,而最重要的「給」,便是他給了無數弟子接受教育的機會。大師因為自己的失學,故能深切了解「教育」是令人擁有「希望、歡喜與信心」的最重要「方便」。正因大師「給」了這麼多學習的機會,諸位現在才能在此接受正規、嚴格而完整的佛學教育,佛教學院也才能有今天師資、圖書、設備如此完備的規模。
所以,修行的重點,不在法門高深複雜,而是重在能否一直稟持著利眾之善心持續地實踐,並由一法通向一切諸法,實現大眾的圓滿,如此一來便可以行滿成就。期待學院的所有同學,既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法門,或者效法大師的法門,且能一生真誠實踐,將自我的成就融入大眾的成就之中,如此必可令大師感到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