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佛法滿人間」的多元傳播路徑  「佛教的圖像、音聲與文字弘法」國際研討會盛大開幕

  • 2025-08-15
  • buddhist網站管理員
「佛教的圖像、音聲與文字弘法」國際學術研討會,2025年8月13日至14日於佛光山雲來集舉行。十六名來自德國、美國、中國大陸、臺灣等地學者發表學術論文,以考古學、藝術史、圖像學、田野調查、文獻學等方法,微觀了過去人們善巧運用石窟、造像、音樂等媒介宣揚佛法的細節,堪為今人用多媒體影音、人工智慧來弘法的先河。逾130名來自香港、臺灣、北京等地學友齊聚學術盛宴。

本會議是「藏海無涯」三大系列活動之一,由
佛光大學佛教研究中心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佛陀紀念館聯合主辦, 佛光大學佛教學院協辦,同步舉行「大藏經通俗講座」(8月16日至17日法寶堂)和「佛光藏珍:走讀金陵刻經處」特展(7月26日至11月16日佛陀紀念館本館第二展廳)。文字、圖像、音聲的主題,凸顯了傳播經藏的途徑無有涯畔;研討會、俗講、展覽的活動,則彰顯了悠游法海的方式無所限宥。

開幕式上,
佛光大學董事長暨佛光山開山寮特助慈惠法師 讚賞道,主任萬金川一生恪守研究,認真教學,愛護學生,堪為學者的典範。會議主題對台灣學術界而言新穎有趣,其中談到佛教音樂,事實上也涉及文學與哲理。早在印度佛世時期,就有巖窟比丘將佛經入樂,也有「盲僧琵琶」之美談流傳。而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一生致力於弘揚佛教音樂,把漢傳佛教梵唄推廣到全世界,讓歐美日各個民族都能體會梵唄動人之處。

會議主席暨
佛光大學佛教研究中心主任萬金川 表示,六世紀時,僧人慧皎就有「自大教東來,乃譯文者眾,而傳聲蓋寡」之嘆,點出中國佛教早期訴諸文字翻譯來宣揚佛法的限制;為讓佛法普及,自古就發展用圖像、音聲等多元方式傳播佛法。此次會議不僅著眼於佛教圖像,也納入佛教音樂,而未來結合短影音弘法的趨勢也勢不可當。

佛光山教團系統大學副總校長林聰明 致詞讚嘆會議齊聚了東、西方的學者,討論不限於古代也涉及科技,可以預期討論成果會很豐碩。佛光山教團系統大學也歡迎學界來指導與勉勵。

佛光大學副校長馬遠榮 提到,理科出身的他是第一次踏入齊聚許多佛教學者的會議,感到驚艷。這次會議內容談及他近來參訪的犍陀羅地區、莫高窟石窟文化,啟發他推進佛教學術和高等教育國際化的靈感。

開幕式與會貴賓有 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教授潘亮文、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通信暨兼任研究員劉淑芬、臺灣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教授蔡秉衡、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所長林聖智、高雄餐飲大學通識中心兼任助理教授莊蕙芷、中台世界博物館研究員楊郁如、中央研究院史語所博士後研究員陳怡安、中山大學哲學研究所所長越建東、佛光大學佛教學院院長夏允中、佛光大學執行董事永本法師、佛光山港澳深教區總住持永富法師等。

97    98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