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大學佛教學系「佛教行持」課程,特敦請現任佛陀紀念館園藝組慧法法師,長年致力於叢林作務與修行實踐,與同學分享多年叢林修行的經驗與心得,主題為「作務中的修行」。
慧法法師出家以來歷練豐富,曾任台南監獄明德戒治分監宗教輔導師十年,後調回佛光山,於雲居樓擔任典座五年、服務禪堂數年,並長年投入佛館園藝工作,至今已逾十載。從監獄弘法到典座煮菜、再到一花一草的照顧,法師的人生歷程正是作務修行的具體實踐。
課堂中,法師以「禪門作務」的歷史脈絡為開端,講述百丈禪師「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精神,以及過去祖師大德如慧能、臨濟、香巖等人皆曾任「飯頭」「桶頭」「田頭」等崗位,從勞動中修養德行、磨煉心志。作務不是苦工,而是實踐佛法、護持僧團、圓滿人格的修行之道。
法師更以自身於雲居樓典座的經驗勉勵同學,剛開始雖因不熟悉廚務而鬧出不少笑話,但憑著一股不服輸的願力,不僅改進菜色,也立願「讓不過堂的人回來過堂」,展現了修行人面對挑戰不退轉的精神。
「掃地掃地掃心地,心地不掃空掃地。」法師引用禪門偈語指出,禪宗重視生活中的體會,無論掃地、煮飯、挑水,皆可成為修行的道場。作務中的每一個動作,若能帶著正念與利他之心,即是菩薩行的實踐。
最後,慧法法師以星雲大師的行誼為榜樣,強調「未成佛道,先結人緣」的重要,並鼓勵同學們珍惜在校的修行生活,從每一場出坡、每一次作務中,培養謙卑、精進與慈悲,真正將佛法落實於日常生活中,走上穩健的修行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