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大會歷時三天,共規劃七場次,發表49篇論文,涵蓋佛教實踐、禪宗研究、現代研究、慈濟研究、當代對話、大乘佛典、毗曇唯識、歷史研究、華嚴學、跨域應用、文獻分析、天台學、文本探究、菩薩解行、史料研究、英文發表、義理探討等領域。主題取材多元豐富,亦回應現代社會的多重需求,包括科技潮流、飲食選擇、社會支持與精神追尋,成為「人間佛教」當代實踐的重要舞台。在這樣競爭激烈且多元化的發表環境中,本系博士生能脫穎而出,殊為難得。
本系發表學生依年級排序分別為:博士班七年級知義法師〈重譯經與疑偽經之辯——以《付法藏因緣傳》為中心〉、博士班七年級覺雲法師〈探析澄觀「欲會性相」之「十宗料揀」——以二諦問題為焦點〉、博士班六年級谷有量〈敦煌藏文文獻研究概述〉、博士班六年級葉宜庭〈1949年來台僧人宜蘭地區弘法之研究-以星雲、真華、成一為中心〉、博士班四年級知泉法師〈從「以食布教」到「信仰實踐」——以佛光山滴水坊為例之探析〉,以及博士班三年級LIM FANG HENG覺莊法師〈初期佛教到大乘佛教譬喻文學女性的比較研究〉。
其中,覺莊法師 與 葉宜庭脫穎而出,從49篇論文中脫穎而出,榮獲「優良論文獎」,成為全場焦點,亦為佛光大學再添榮耀。
此次會議中,佛教學院院長夏允中、副系主任曾稚棉,以及專任教師闞正宗、林欣儀、簡汝恩,也分別擔任主持人與講評人,與全國學者專家共同參與學術討論,充分展現佛光大學師生共同投入佛學研究的成果。
佛光大學佛教學系持續秉持星雲大師「三好」精神,以「好環境、好人、好工作」為教育特色,課程兼重「解門」與「行門」,培養具備專業佛學研究能力與跨域應用素養的人才。此次師生於全國學術舞台的亮眼表現,再次印證本系在宗教研究領域的代表性與競爭力,也讓佛光大學在國內佛學教育版圖中,持續穩健地發揮影響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