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大学校长论坛 佛大佛教学院展示「现代佛教教育」典型
(佛光大学佛教学院/宜兰礁溪报导)
2019年佛光山大学校长论坛11月6日在佛大佛教学院举行第二场分论坛「现代佛教专业教育的课程、教材与教育方式」。
揭橥论坛目的
「2019年佛光山大学校长论坛」11月6日第二场分论坛「现代佛教专业教育的课程、教材与教育方式」在佛光大学佛教学院召开,由佛教学院院长暨佛教研究中心主任万金川主持,印度那烂陀大学巴利语系主任Rajesh Ranjan及越南佛教学院前校长暨现任佛教研究会会长清达法师做引言。万院长表示感谢高僧大德与学者莅临,破题指出佛教系在教学面与学习面涉及庞大历史、多种语言、深奥经典,具有难度,亟需结合国际佛教研究与教学的学者,共商佛教教育的理想方式。
深度对话绵延
德国汉堡大学、英国肯特大学、比利时哥廷根大学、美国匹兹堡大学、西来大学、日本花园大学、韩国威德大学、泰国摩诃朱拉隆功大学、越南佛教学院、澳洲南天大学、印度加尔各答大学等佛教学者专家莅临,佛教学院全体师生聆听,逾百人与会。论坛以「课程、教材与教育方式」如何符应现代为主线,旁敲侧击佛法与世学的勾合、教义与实践的合一、自觉兼济世的关怀、专业化与普及化等话题。许多学者就佛教学院现行教育做深度对谈。两小时议程中,交流互动长达一小时有馀。
两场精彩引言
印度那烂陀大学巴利语系主任Rajesh Ranjan提出,佛教教育应为社会教育提供健全心性的法门。现代佛教教育的目标与原则可汲取传统理论资源,设计培养智慧、慈悲、自觉、责任感的教学。虽没有单一标准,但应以佛教核心教义作基盘。越南佛教学院前校长暨现任佛教研究会会长清达法师(Thích Thanh Đạt)提及,佛教教育应视不同地域文化与知识水平来设定目标,以觉悟解脱、自利利他为导向;跨越不同学科并回归解行合一。最后表示,越南佛教学院发展汉传佛教,希望与学界交换师资、合作编教材等。
梳清「共住」要旨
佛教学院的云水书院主任曾稚棉于开场介绍佛教学院骈行「佛教学系」的学术教育及「云水书院」的生命教育,前者「解门」,后者「行门」。现有来自16国家地区的僧侣与在家学生进行「共住、共食、共学」。德国汉堡大学Michael Zimmermann率先对佛教学院行之有年的「共住」表示兴趣,问起若有家眷的学生如何参与。美国西来大学郭守仁询问在网络科技时代实施共住的必要性。有学者表示透过APP与网络媒体,能跨越固定的社群,扩展佛教教育对象。
曾主任厘清道,佛教学院的课程与活动开放给所有在学学生,非以「共住」为限制条件。万院长进一步点出,「共住」意在培养「群性」,体认自己与他人紧密关联而逐渐削弱「我执」。正如论坛基调围绕「觉悟解脱」的教育目标,而群体生活正是消灭我执、进趋解脱的有效手段,效果与网络教育殊别。
「普」「专」两面激荡
论坛旁涉佛教教育「普及化」与「专业化」的话题。有学者述及,不少非佛教企业实施正念禅修,跨越特定宗教语境。南天大学觉玮法师提出教学应灵活,采取通俗用语胜于佛教专门术语。印度加尔各答大学Ujjwal Kumar分享其学生多是伊斯兰家庭,由于开放的佛教课程「让他们愿意进来看佛教是什么。」「现代佛教教育,要以佛教立场来规范,还是以学生立场考量佛教能提供什么?」曾主任指出,佛教学院有2/3是在家学生,包括非佛教徒,教学设计顾及普及性与专业性。
其中,生命教育着重「群性」养成,锻鍊沟通能力,体认团队合作的重要,塑造正向人格,以便掌握未来与社会工作接轨的软实力。
学术教育则依准国际佛学研究标准,严谨专业,客观中立,具梵、藏、巴利、佛典汉语、佛学日文与英文等语言教学,涵盖佛教思想、文献、哲学、历史、社会、文化等知识。透过佛教研究中心的学术会议与工作坊,掌握国际佛教学界脉动。
密实生命教育
曾主任分享道,佛教学院的生命教育兼顾宗教性与社会性,前者如典座、过堂、禅修等传统修行,后者如活动策划、新闻公关等现代服务,重视佛学与世学结合应用。佛教学院课馀自主学习风气鼎盛,包括羽球、篮球、绘画、筝乐、茶禅等社群,《阿含经》、《大乘起信论》、藏文格言、佛典版本语言学等读书会。「目的不侷于钻研知识与技能,而在能力与人格的洗鍊。」如绘画培养生命美学,茶禅形塑礼仪态度,古筝陶冶和谐性情,读书会能互相提携成长。
万院长补充道,生命教育重视培养感恩与惜福的观念。「生活老师在每月举行生日晚会,学生诵《父母恩重难报经》是机会教育。」举凡学校各种大型论坛、法会等活动,佛教学院常组织成队投入,以回馈大众护持之恩。
未尽的话题
「星云大师的人间佛教,是全面参与人间所有事务,关心政治、经济、社会。但课程应如何安排?」万院长指出,佛教学系要教梵语等语言、庞大佛典与上千年佛教史等,究竟课程要应有尽有,还是要因地制宜专业化?万院长打了比方:就像在百货公司开设精品专卖店一样,世俗大学设置佛教学院并由历史系老师来教佛教史、由哲学系老师来教佛教哲学,各学科互动与连结,「或许是最理想的佛教大学型态!」期许明年论坛能触及这些讨论。
(文/文子J 图/释乘提)2019.11.8
第二场分论坛由佛教学院院长万金川主持,印度那烂陀大学巴利语系主任Rajesh Ranjan及越南佛教研究会会长清达法师做引言。
世界各地大学的佛教学者专家以及佛教学院全体师生莅临,逾百人与会。
印度那烂陀大学巴利语系主任Rajesh Ranjan提出佛教教育应为社会提供健全心性法门。
越南佛教学院前校长暨现任佛教研究会会长清达法师(Thích Thanh Đạt)提及,佛教教育应视不同地域文化与知识水平来设定目标。
主持人佛光大学佛教学院院长万金川破题指出,佛教系在教学面与学习面涉及广袤,具有难度,亟需结合国际佛教研究与教学的学者,共商佛教教育的理想方式。
云水书院主任曾稚棉提出反思,现代佛教教育的规划原则「要以佛教立场来规范,还是以学生立场考量佛教能提供什么?」
德国汉堡大学Michael Zimmermann率先对佛教学院行之有年的「共住」表示兴趣,关注具体的实施方式。
论坛会后,不少学者与佛教学院师长延续有关现代佛教教育的话匣子。
佛教学院学长姐带领学弟妹,欢喜投入大学校长论坛的各项议事工作。
佛教学院本科二年级同学江怡慧(左)、黄咏贤(右)是第二年学习大学校长论坛工作。
佛教学系系主任阚正宗教授,用心指导承担第一场论坛司仪的博士生知如法师(左)、硕士英文组圣方法师。
佛教学院院长万金川教授,对第二场论坛司仪的博士生张文婷,提出重点指示。
佛教学系本科三年级韩沅润(左)、谭伟姬(右)严谨执行论坛的知宾工作。
佛教学系同学承担佛光山大学校长论坛的第一、二场次的中英文记录。图为博士班慧法法师(左)、本科四年级演尊法师(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