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10日的「专题讲座」于在佛光大学佛教学院云水轩热烈展开,分为「性别」、「区域」两大主题分享与讨论。主持人佛光大学佛教研究中心执行秘书林欣仪教授于讲座开始时说明「佛教的研究可以是多元的,包含经典、文献跟义理的讨论,以及在日常生活处处可见、涵盖生老病死的佛教仪式、活动等,我们希望可以借本次工作坊的机会,带大家去看宜兰地区由新移民带来的藏传佛教与越南佛教,以及日领时期传入的观音信仰等活生生正在开展中的佛教世界」,并期许未来同学们能够深入发掘这些不同面貌。讲座中李玉珍教授分享她多次访问宜兰员山慈惠寺的照片与访谈纪录,说明慈惠寺观音信仰的发展历史与独特性;林仁昱教授分享多年来所蒐集日领时期所留下来的石观音位址与相关历史记载等资讯,透过与地理环境、市镇发展等资讯的比对分析,建构出日本移民在宜兰地区的佛教生活圈;郑维仪教授不仅分享她多年来从事田野调查工作的心得与经验,同时以佛光大学佛教学系毕业生纯净法师在宜兰罗东、台北等地建立越南佛教道场,并进行弘法活动为例,说明越南移民佛教在台湾发展的一种新模式。苏南望杰教授则介绍了藏传佛教中的四臂观音等观音信仰,并介绍一个在三星地区弘传藏传佛教的佛教团体,而在讲座的最后一部份,由近年来专注于宜兰地区佛寺调查工作的阚正宗教授进行总结,并期许与会者隔天所要进行的田调工作顺利圆满。
11日,在林欣仪教授的带领下,所有参与实地田调工作的四十二人,依序参访位在宜兰县三星乡、由藏传法师住持的法悦苑精舍,以及由乡绅耆老筹建经营的甘泉寺;接下来由罗东善法寺盛情招待所有师生丰盛的午斋,并由住持该寺四十五年的慈隆法师一一说明寺院兴建的历史与年中行事等,同时也详细介绍寺中所供奉之日本石观音的历史与传说故事。下午则参访了供奉属于文化资产的泥塑大佛之北后寺,除了了解该寺由原本宫庙传统转变为佛寺的特殊发展,也对佛寺在地化以及文化保存的重视有深刻的认识。最后一站则是拥有悠久历史的员山大三阄慈惠寺,透过李玉珍教授与寺方的讲解,让工作坊一行对于慈惠寺的节日祭典仪式与日常宗教活动等有更全面的认识,也对宜兰观音佛祖信仰有更深的了解。透过两天的讲座与田调,与会者不仅汲取李玉珍等诸位教授的宝贵田野经验,也在老师的带领下,与寺方、寺院义工等实际从事宗教活动的人员接触,亲身体验如何开始进行寺院田野调查的工作,参与工作坊者均表示收获颇丰,期待未来还能继续举办类似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