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朝顺教授《华严镜映哲学》新书发表 树新华严史观与实践哲学

  • 2024-05-31
  • buddhist网站管理员

国家科学及技术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与佛光大学佛教学院于2024年5月31日下午2时假「哲思书栈」共同举行《华严镜映哲学──《华严经》觉悟经验的诠释与开展》新书发表会,由该书作者、佛光大学佛教学系教授郭朝顺担任主讲人,由成功大学中国文学系兼任教授、台南社区大学校长林朝成主持,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研究员周大兴、华梵大学东方人文思想研究所教授康特(Hans-Rudolf Kantor)、国立成功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严玮泓与谈。约40名嘉宾与会。IMG_5837

郭朝顺教授从四个角度提挈本书观点:一、《华严经》是叙事者置身觉悟经验,观照世间万物的存有乃互为缘起、相即相入,强调缘起的具体图景,与早前佛教侧重从缘起分析到无我性空的知识性径路有所不同。二、觉悟经验所观看的世间为光明遍照,众生皆朝向离苦之价值而行,各自有其解脱程序而不限于印度释迦佛所说,隐含普世宗教精神。三、华严宗诸祖对《华严经》和前贤注疏不断进行诠释,诠释也重重相映。四、实践论上,《华严经》主要篇幅在讲菩萨行,依此逐步得致觉悟,经历根本智到后得智、最后回向人间的过程;另方面从「初即后」与「一即一切」角度,则消解了菩萨行的次第行步性,是跳脱语言概念与知识命题的圆沌的实践经验;最后,若能观照自己与众生互为缘起、紧密相关,就能生发慈悲。
主持人林朝成教授指出本书有三个意义:一、佛教哲学常关注论典,而非理论性较弱的经典,本书却能别开蹊径,吟味出《华严经》深刻的哲学意涵;二、跳开对《华严经》赋予形上学、心性本体论的解读,及被宗密影响下以禅摄教的传统华严思想史观,本书指出另一个理解华严宗的发展脉络;三、完善地提出华严哲学的实践面,而非仅止于形上学理论。
周大兴教授讚誉此书是对当代华严学的更新之作,并表示自己与郭教授从大学到博士班都是同窗,一起向李志夫教授问学,自课《华严经》八十卷本与杜顺、宗密等华严学着述,当时就不解华严宗与《华严经》的关系,以及宗密的思想定位。关于本书主张对《华严经》的解读可把实践哲学优位于形上学,但这两系统间的层次关系还有待厘清,甚至彼此也存在「镜映」关系?而道家庄子思想是否称得上是「华严宗式的圆教」?DSC06112-2
康特教授表示,从哲学来看,本书以「镜映哲学」为名,与华严传统思想中的相即、相非、相入、相舍、相隐、相显、存亡等概念互相辉映。从佛学来看,本书关涉了三个重要课题:一、本书以法藏的立场反省清辨、护法的空有之辩;二、指出华严心识说与止观的问题,诸如行解如一、圆顿止观、一心三观、不须二念等;三、北宋以后华严、天台有关「不变随缘」、「随缘不变」与「理具随缘」、「别理随缘」的讨论。
严玮泓教授举出此书的四点贡献:一、创新的诠释,强调觉悟经验面与镜映哲学;二、厘清近代对华严思想的理解如何受「效果历史」影响;三、立足禅观实践哲学,消解由存有论会引发的基体论疑虑;四、建构华严实践论,贡献现代菩萨道理论。本书跳脱传统习惯从大乘佛教理解华严的窠臼,改从「如何不离世间而得出世」的佛教基源问题而将华严学连结早期佛教,并深化「圆融」内涵。之后就存有论、诠释学、实践论三个角度向作者提问,如问「无情」在觉悟经验或菩萨行当中扮演的角色。
与谈人和郭教授展开热情切磋。现场亦有佛光大学佛教学系助理教授苏南望杰、简汝恩等本校教职员生和校外人士,问答交流相当热络。
「哲思书栈」为宜兰礁溪的二手书店,栈长为台湾哲学谘商学会理事长、前华梵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吕健吉。吕老师从小怀着书店梦,退休后经营二手书店,展出收藏多年的戏院海报、黑胶唱片、邮票、玩具等怀旧商品,书店兼具展览、讲座、音乐沙龙、电影巡回映演、说书等功能,提供与顾客对话的哲学空间;并经营脸书粉丝专页,分享哲学巨擘劳思光教授的语录,默默耕耘礁溪的人文风景。

IMG_5956   R0000025_0   IMG_5984   4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