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会议是「藏海无涯」三大系列活动之一,由佛光大学佛教研究中心、 佛光山人间佛教研究院、佛陀纪念馆联合主办, 佛光大学佛教学院协办,同步举行「大藏经通俗讲座」(8月16日至17日法宝堂)和「佛光藏珍:走读金陵刻经处」特展(7月26日至11月16日佛陀纪念馆本馆第二展厅)。文字、图像、音声的主题,凸显了传播经藏的途径无有涯畔;研讨会、俗讲、展览的活动,则彰显了悠游法海的方式无所限宥。
开幕式上, 佛光大学董事长暨佛光山开山寮特助慈惠法师 讚赏道,主任万金川一生恪守研究,认真教学,爱护学生,堪为学者的典范。会议主题对台湾学术界而言新颖有趣,其中谈到佛教音乐,事实上也涉及文学与哲理。早在印度佛世时期,就有巖窟比丘将佛经入乐,也有「盲僧琵琶」之美谈流传。而佛光山开山祖师星云大师一生致力于弘扬佛教音乐,把汉传佛教梵呗推广到全世界,让欧美日各个民族都能体会梵呗动人之处。
会议主席暨佛光大学佛教研究中心主任万金川 表示,六世纪时,僧人慧皎就有「自大教东来,乃译文者众,而传声盖寡」之叹,点出中国佛教早期诉诸文字翻译来宣扬佛法的限制;为让佛法普及,自古就发展用图像、音声等多元方式传播佛法。此次会议不仅着眼于佛教图像,也纳入佛教音乐,而未来结合短影音弘法的趋势也势不可当。
佛光山教团系统大学副总校长林聪明 致词讚叹会议齐聚了东、西方的学者,讨论不限于古代也涉及科技,可以预期讨论成果会很丰硕。佛光山教团系统大学也欢迎学界来指导与勉励。
佛光大学副校长马远荣 提到,理科出身的他是第一次踏入齐聚许多佛教学者的会议,感到惊艳。这次会议内容谈及他近来参访的犍陀罗地区、莫高窟石窟文化,启发他推进佛教学术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灵感。
开幕式与会贵宾有 佛陀纪念馆馆长如常法师、佛光山人间佛教研究院院长妙凡法师、台南艺术大学艺术史学系教授潘亮文、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通信暨兼任研究员刘淑芬、台湾艺术大学中国音乐学系教授蔡秉衡、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副所长林圣智、高雄餐饮大学通识中心兼任助理教授庄蕙芷、中台世界博物馆研究员杨郁如、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博士后研究员陈怡安、中山大学哲学研究所所长越建东、佛光大学佛教学院院长夏允中、佛光大学执行董事永本法师、佛光山港澳深教区总住持永富法师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