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大会历时三天,共规划七场次,发表49篇论文,涵盖佛教实践、禅宗研究、现代研究、慈济研究、当代对话、大乘佛典、毗昙唯识、历史研究、华严学、跨域应用、文献分析、天台学、文本探究、菩萨解行、史料研究、英文发表、义理探讨等领域。主题取材多元丰富,亦回应现代社会的多重需求,包括科技潮流、饮食选择、社会支持与精神追寻,成为「人间佛教」当代实践的重要舞台。在这样竞争激烈且多元化的发表环境中,本系博士生能脱颖而出,殊为难得。
本系发表学生依年级排序分别为:博士班七年级知义法师〈重译经与疑伪经之辩——以《付法藏因缘传》为中心〉、博士班七年级觉云法师〈探析澄观「欲会性相」之「十宗料拣」——以二谛问题为焦点〉、博士班六年级谷有量〈敦煌藏文文献研究概述〉、博士班六年级叶宜庭〈1949年来台僧人宜兰地区弘法之研究-以星云、真华、成一为中心〉、博士班四年级知泉法师〈从「以食布教」到「信仰实践」——以佛光山滴水坊为例之探析〉,以及博士班三年级LIM FANG HENG觉庄法师〈初期佛教到大乘佛教譬喻文学女性的比较研究〉。
其中,觉庄法师 与 叶宜庭脱颖而出,从49篇论文中脱颖而出,荣获「优良论文奖」,成为全场焦点,亦为佛光大学再添荣耀。
此次会议中,佛教学院院长夏允中、副系主任曾稚棉,以及专任教师阚正宗、林欣仪、简汝恩,也分别担任主持人与讲评人,与全国学者专家共同参与学术讨论,充分展现佛光大学师生共同投入佛学研究的成果。
佛光大学佛教学系持续秉持星云大师「三好」精神,以「好环境、好人、好工作」为教育特色,课程兼重「解门」与「行门」,培养具备专业佛学研究能力与跨域应用素养的人才。此次师生于全国学术舞台的亮眼表现,再次印证本系在宗教研究领域的代表性与竞争力,也让佛光大学在国内佛学教育版图中,持续稳健地发挥影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