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教授首先介绍其着作《离散法缘》的研究意识,指出过往对东南亚佛教的研究多聚焦于中南半岛的上座部传统,较少关注海洋作为佛教传播媒介的历史意涵。他特别强调跨国与跨区域僧侣的迁徙历程,及其于东南亚华人与非华人社群中推动的宗教实践,并探讨这些行动对佛教在后殖民民族国家的存续与转化所造成的深远影响。在此基础上,谢教授进一步提出「南洋佛教网络」的概念,并以马来西亚的竺摩法师、新加坡的演培法师、以及印尼的体正老和尚为例,说明二十世纪中叶汉传佛教在僧侣迁移与华人移民社群交融下,所形塑出的东南亚佛教样貌。
随后,谢教授转向介绍新加坡佛教的发展,指出在多元宗教与族群共处的社会背景下,新加坡佛教展现出多重传承的并存。他特别以华人佛教实践为例,呈现当地佛教的多样性与活力。
演讲尾声,谢教授勉励在场师生跳脱传统「汉传佛教」与「东南亚佛教」的二分研究框架,从华人佛教与东南亚多元宗教文化互动的角度出发,开展更深入且具反思性的学术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