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大学佛教学系9月22日举办首场「走出去吧!学术研讨会分享会」,师生齐聚一堂,共同交流研讨会中的所见所学。
首先由佛光大学佛教研究中心 #张梅雅 老师分享参与研讨会的价值。她指出,研讨会不仅能掌握学界最新研究趋势与尚未出版的成果,也提供与学者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若能担任工作人员,更可从筹备与执行过程中习得会议安排的实务经验。
兼任教师 #知如法师 介绍她在日本法水寺参加「国际青年佛教学者论坛」和「第76届印度学佛教学会」的学习与观察。论坛中,重量级学者的演讲拓展了她对研究议题与方法的理解,了解到他们当前所关注的研究议题及新的观点,并提醒青年学者勇于突破传统框架,开展跨领域的研究视野。
知如法师更分享自己首次以日语发表论文,在准备的过程中,很感谢 #西野翠 老师大力的协助润饰讲稿、纠正发音,终于在发表时得以流畅的读完文稿。此外,她也观察到日本学界新旧世代的热烈交流,互相切磋,从中感受到日本学界具有的充沛活力。此外,也从与东大留学生交流中得知,日本正运用AI技术将历代汉文大藏经数码化编纂《令和大藏经》,期盼成为继《大正藏》后的重要学术资源。最后,知如法师勉励同学们有机会一定要走出去,多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有助于开拓宽广视野。
学生的心得同样精彩。学士班 #见理法师 此次担任《藏海无涯》研讨会音控工作,从焦虑到安定的转变,使她体会到「完成」与「做好」的差别,也学习在混乱中保持冷静。当电脑突然当机或简报档需要调整时,我学会了沉住气,而不是慌张失措。这些挑战就像在打磨自己,让我在混乱中保持冷静。当行程被台风打乱,看着学长们沉着应对,我才真正体会到一场活动背后,需要多少细致与用心。虽然身体感到疲惫,但心里却很踏实。她说,台风中的研讨会更像是一场修炼,让她在风雨中淬鍊出一颗更安稳的心。
博士班 #陈慧倩 则回顾在佛光山与日本法水寺参与学术活动的经验。当时,「去日本?好啊!」这是最初应妙迦老师邀请的回复,尽管完全不清楚暑假要在日本做什么。之后,也加入了佛教研究中心于高雄佛光山「藏海无涯」国际研讨论工作群。后者虽然较晚确定,却先于日本举行,使我得以在本山观察议事组与音控组的运作,再带着这些浅薄的经验,与三位法师及学长一同前往日本佛光山法水寺担任工作人员。
两场学术活动最大的收获,是以工作人员的身份在短时间内近距离感受学者的风范与治学精神。这都是本身暂时无法企及的高度,但能够借此机会熏习,也是极其难得的体验。
最后,专任教师 #林欣仪 老师表示,听完同学们的分享,让她回想起学生时期的学术探索。很开心看到大家在学术活动中的学习,并鼓励硕博士生多把握参与研讨会的机会,直接向学者请益、交流,这将是成长的重要养分。
佛光大学 佛教学院/佛教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