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回顧】「佛教研究方法」系列講座2:哲學提問與問答邏輯

  • 2023-10-31
  • buddhist網站管理員
  • 佛教學
佛光大學佛教學系研究生學會「#佛教研究方法」第二場講座,於2023年10月23日邀請佛教學院院長 郭朝順 教授講「#哲學提問與問答邏輯」。線上與現場共吸引了超過45名校內外嘉賓前來聆聽。講座2-2

郭院長首先勉勵同學,「讀書這條路漫長,要在讀書與研究中找到 #樂趣,才有支撐走下去的動力;若只是為了工作而讀,則難以有持久的動力。」並感念自己求學時受益於許多佛教團體提供的獎學金,「跟其他學科相比,從事佛教研究 會有很多的資源可以爭取。」

院長講述自己在剛過「五十而知天命」之時,從華梵大學哲學系轉到佛光大學佛教學系任教,不斷思索與調整自己的教學任務定位,即針對跨學科特性強的佛學,不再以訓練同學成為哲學家為目的,而是給予同學 #哲學知識或哲學態度,來加深其佛教研究的深度。
並指出,哲學除了作為一種專門研究方法之外,也有普遍的功能,即是 「#對基礎性、本源性、本質性之類問題的思考」,如:「什麼是善?」的倫理學問題,或者「神是否存在?」之類的宗教哲學問題等。

院長歸納了「哲學思考」的六項特徵,首要即是「知道自己的無知」。並分析 #哲學研究的三個層次,依序是:思想史層次、哲學史層次、哲學問題層次。
其次,以 #漢傳佛教哲學問題「倫理秩序與涅槃解脫問題」、「神滅、神不滅與佛之多身」等論題,示範從最初問題意識的提出與整理,問答的開展,到最後進行問題的反思,展示一場哲學的提問過程及其基本結構,#點出「所有的知識都具問答的結構,自己能回答的問題越多越深,所擁有的知識便越穩固」,而「學術的突破,即來自於新的提問,或新的解答」。
最後並分享「華文哲學百科」、「史丹佛哲學百科」、「網路哲學百科(IEP)」等網路資源給同學。

會後,同學分享道:「感謝院長將畢生的學習經驗與我們分享,在輕鬆風趣的言談背後,得知院長看待學習的嚴謹,更了解到『#提問』在學術研究上的重要及其運用,有利於我的學習與論文寫作!」

另一同學道:「自己出身於中文系,對於哲學一向敬而遠之;但是聽了講座後,深切體會到,理性思考、反省追問是每個領域 #都 需要的!」

另一同學道:「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院長多次提到的一句話:『#論文的本質是回答問題。先把你的問題想清楚了,答案就有了;當你認真提出問題,答案就慢慢浮現了』。他也提醒我們,寫論文是不停反覆回顧與修改的過程,所以反覆問答會引致完整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