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大学佛教学系研究生学会于2023年4月25日云水轩举行「佛光大学研究生佛学论文发表会」,70名嘉宾云集。
开幕式上,佛教学院 郭朝顺院长勉励同学多撰写论文,「无论是清楚表述观点或捍卫观点,都是同学进步的良机。」并肯定研究生学会策划发表会的用心,所谓「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发表会可促进研究生彼此交流,扩大学术人脉与资源互享的机会。
佛教学系 林欣仪 教授表示,一场发表会浓缩了一个学者生涯的必备过程,即从学术报告、交流讨论到把论文正式修改刊登;而发表会上的优良论文有机会获刊在《佛光学报》。
研究生学会会长 释知文 分享道,在发表会可以学习分析老师讲评的内容会因不同的知识背景而异;聆听台上台下交流辩论时,不能眼见为凭,是训练独立判断与思考的机会。期许每年都能和同学共襄盛举发表会,培养院内学术风气。
发表的五位同学中,三位博士生来自佛光大学佛教学系与华梵大学东方人文思想研究所,两位为佛光大学佛教学系中文班与英文班硕士生。论文主题围绕隋代智顗(538-597)、宋代赞宁(919-1001)、佛果圆悟(1063-1135)、民国章嘉(1890-1957)、星云大师(1927-2023)等佛教祖师大德之思想、着述与行仪,展示版本文献、历史、思想等研究方法与材料。
担任讲评的师长背景,构成发表会一大看点,包括:美国史丹佛大学宗教系暨何鸿毅家族基金佛教研究讲座教授 John H. Kieschnick(柯嘉豪)、史丹佛大学胡佛研究所研究员暨胡佛档案馆东亚馆藏部主任 林孝庭 教授、国立成功大学全校不分系学士学位学程 刘家幸 教授、佛光大学佛教学系 阚正宗 教授与 曾稚棉 教授等。
讲评内容钜细靡遗。刘家幸老师提到,要从三方面为论文定位:一、言人所未言,研究学界还没讨论到的问题;二、翻案之言,针对学界的定见,运用新材料新方法加以翻案;三、言人所言,是硕士学位论文常见径路,虽只是整理他人的研究成果,仍有学术价值,透过脉络化地回顾前人研究有助于未来想探手此域的学者接续谈新问题。
郭朝顺教授并以 织布 为喻,论文写作不在求尽可能地网罗所有相关资料,而是以问题为中心地安排资料,「好比编织一匹布时要设计花纹,而不是把所有材料拼上去以求一完整,却看不出所要表达的核心概念。」
至于做 佛教义学研究 时,要留意两个路线:一、历史 研究路线,如某个思想出现的先后顺序、着述作者的真伪等问题;二、思想研究路线,即根据文本义理,厘清某一概念如何被运用,如《法华经》没有「佛性」一词,一般人却常把此经归类为佛性思想,这就构成了问题点,「不是汉传佛教传统盛传什么说法,你做研究时就跟着怎么讲;要厘清其成因与演变。」
此外,讲评的师长为论文提供其他角度深入思考;或提醒在梳理历史背景时,应扣紧问题意识与主题;探讨某现象的因素时,要将时代背景、祖师大德的撰着体例限制等其他可能原因考虑在内;留意重要且最新的国内外研究或一手材料;制作表格不能只在整理资料,而是也要交代其重点与意义;乃至论文题目的表现方式、繁简字与遣词用句等问题。
同学表示 受益匪浅:「老师的点评,对推进论文写作帮助很大!」「论文题目不要太广太大,而是要有问题性。」「见识到内容多样的论文,老师给的建议细致到涉及格式上的提醒,很实用!」「学到一些课堂上所没有的学术发表或撰写经验。」
还有来自佛教学系香港专班的硕士生分享道:「从同学的发表及老师的点评获益良多,对我今后的论文写作起到很好的警示和借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