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兰县佛寺志》第一集暨《首届寺志撰写工作坊纪念集》成果发表会」5月10日于佛光大学佛教学院举办,佛光大学校长何卓飞 副校长傅昭铭 和一级主管、人间佛教联合总会秘书长觉培法师、佛光文化事业有限公司社长满观法师、政治大学宗教所所长李玉珍、宜兰县佛教会代表净航法师、宜兰在地耆老郭成昌居士、文史工作者廖大庆 和 工作坊学员,共62人与会。
觉培法师 感谢教授们为佛教培养人才,并留下过去珍贵的历史,未来将继续与学校合作,鼓励教界参加寺志撰写研习,「为佛教写历史,能令佛教生生不息。」宗教信仰具有潜移默化的功能,对于近日国土法的执行,许多寺院恐面临调整改变,加上时代变迁,珍贵的资料渐渐不存,同时寺院无人继承、断层的情况严重,诸多因素总是深感遗憾。然而,佛寺志记录着寺院发展轨迹,保留的内容,可再与结合数码科技,例如:影片、图片等等上传云端,有着人文的素养及科技的便利,这些都是佛教传承中很重要的一环。
满观法师 分享,读历史,鑑往知来;读历史,见贤思齐。历史借由文字、图书的记载,得以流通传世。因《论语》知孔子;因佛教经典《大藏经》知佛陀。寺院是僧人、信众修行的场所,同时有教育、文化、艺术等功能,如果没有文字的记载,几十年后就会渐渐被遗忘,几百年后如同未曾存在过,唯有文字纪录才是「历史」。佛光文化很荣幸参与这富有意义且庞大的文化工程,将会继续努力编辑高水准、高品质的书,不负佛教学院所讬。《星云大师全集》收录大师口述全球佛光道场建寺的因缘、历史、相关人事往来等等,这是佛光道场的「寺志」,亦是人间佛教弘传史。期待未来佛教学院完成宜兰地区,能继续编辑全台湾的佛寺志。
何卓飞校长 表示,大师在宜兰设立大学,是有期许、有使命的,为佛教写史就是一种使命。发表会中看见各个寺院、老师、同学等,一同从文物、教育意涵等等的方向努力,这就是大师所说的「集体创作」,大家共同努力完成这份使命。在高教教育机构中,教育和研究是最重要的核心发展。在初步的成果中,期许我们从宜兰发光,开始照耀全台、扩及海外全球,把进入寺院体会的人间佛教之底蕴发扬传播,「法幢不容倾倒,慧灯不可熄灭」,如同大师的心愿「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长流五大洲!」
傅昭铭副校长 分享,首届工作坊大家都戴着口罩,在此疫情艰难情况圆满工作坊,甚至自费出版纪念集,非常不易也令人感动。以过去在台大进行的古物数码典藏出版经验,勉励可将寺志与AR、VR甚至是ChatGPT等进行结合,由果倒推因,将「人」在空间中的行为、建筑等等软硬件键入,对于寺院历史的保留更有加值的效果。
政治大学宗教所所长李玉珍教授 分享,在这里有两座山一个宝:第一座山是星云大师,特别是对于宜兰佛教的贡献,对于宜兰有很深的贡献;第二座山是佛光大学,提供科技、学习、教育的地方;一个宝指的是阚正宗教授,老师特质非常谦虚且具有共享的精神,加上长期在台湾佛教的观察,所撰写出来的寺志不同于过往的角度,跨区域、跨地域,特别是对于整体历史的脉络,眼光独到,能提供更全面的思考面向。
前宜兰县佛教会秘书郭成昌居士 分享,民国44年春夏交际,看到一张海报写着「真理之音 请听佛法─主讲:星云大师」,好奇之下遂前往听经,这是第一次与大师见面的因缘,同年在罗东念佛会皈依大师,皈依法名「觉义」。大师当时在念佛共修后的回向,是以唱诵大师亲作的「西方」,与传统的回向偈不同。在分享《大正大藏经》助印时,以一人六元,一人负责二十人的方式,完成助印的任务。民国53年3月在大师鼓励下,开始在宜兰佛教会服务,当时大师勉励:「郭居士!论福报、你还不够;论魄力、你能承担。」多年后,才体会到大师所说的魄力就是「智慧」,期许要能福慧双修,一直成为他在会务工作中的座右铭。
文史工作者廖大庆 分享,目前家中供奉的观音画像,是当年雷音寺重建时义卖的,学佛的缘分如前世今生般,很亲切。另分享自己在二十年前写的南方澳发展史,迄今仍被不断使用、导览范本。分享曹丕《典论‧论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所有东西皆会土归土、尘归尘,唯有文章会历久弥新,而寺志撰写更属万世不朽之盛事。希望未来有机会,能够把这些经验复制分享,带动更多人一起来记录历史。
郭朝顺院长 表示,非常感恩成就的因缘,有来自觉培法师、满观法师、校长、副校长的全力支持,才能有此成果。在《宜兰县佛寺志》编辑,满观法师用心,才能有实惠且高品质的成果;《首届寺志撰写工作坊纪念集》则是由学员们,在课程中获益且感动,自行发心编辑、筹款印刷,其精神令人感动。鼓舞着我们佛教学院,向前迈进。
阚正宗教授 表示,自己只是一个摆渡人,今天是展现学生是辛勤努力的成果。过去从事寺院调查都是单枪匹马,现在似乎走出千军万马。并称莅临的嘉宾及同学是他的「贵人」、「善缘」,现场所有的人都是他感激的对象。未来数年将继续带领同学完成全宜兰佛寺志的撰写。
成果发表则请佛寺志编写群代表阮博谦、黎李、叶宜庭,寺志撰写工作坊学员明毓法师、萧昀明、陈淑贞等分享撰写寺志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