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學系大學部 - Giulia報導
【前記:本次工作坊為「個人生命故事」分享,為尊重個人意願及隱私,受訪者將以匿名方式處裡,報導內呈現之圖卡、塗鴉,亦非受訪者個人選擇】
五祖弘忍大師曾向弟子開示:「世人生死事大……」生與死確為人生中的兩件頭等大事,每個人終有自己要面臨的一天,也同樣的要經歷過身旁至親、好友離開的時刻,而華人傳統裡,向來對「死亡」諱而不談,長者認為那是個不吉利的字詞,而後生晚輩多半為了盡孝也不願提,常人一生都把時間花費在保住自己、家人的健康和壽命上,卻刻意忽略了,對於終究要面對的「死亡」作準備。其實談「死」並不可怕,只要我們願意用一種與之「和平共處」的心態去探討它、瞭解它,那麼它便不會是一個:「我們明知它實際存在,卻又費盡力氣去淡化、否認。」的問題,透過探索與討論,或許也能漸漸的,舒緩在心裡深處,那不容易被我們所覺察的「對未知的恐懼」。
有鑒於此,以及為了能使佛教學系的同學,能以更成熟、開闊的心態去面對這個課題,甫開學,雲水書院便協商了:佛光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的博士生,亦為現任陽明大學附設醫院-安寧病房宗教師-釋法如比丘尼,擔任本次工作坊的講師,向佛教學系的同學們,分享他在參修佛學與安寧病房中的經驗分享,以及透過敘事、繪畫的方法,讓與會同學們循序漸進地,由「死亡」的議題,所衍伸出心裡對種種未知境界的恐懼,經由沉澱、挑選卡片、然後敘事、塗鴉、彩繪等等的步驟,觀照世上萬物成、住、壞、空的運行法則,進而淡化因恐懼而產生的附加物質(情緒:例如焦慮、躁鬱、沮喪……)。
接受採訪的K,在選擇圖卡的時候,分別挑了一張有著亮麗藍色花紋但是卻深鎖的「門卡」;而另一張圖卡上則畫著一頂純白色小丑帽,被各種黑色醜怪的公仔所包圍著,「……只覺得這張門卡與我相應,或許門外的花紋顏色,就像是我要給人的印象,至於門後面…不管是什麼…好的或者不好的,都是我自己的事情,我自己可以處裡,主要也是不想麻煩別人……」、「……那個小丑帽喔,因為它是白色的,外面那堆黑色的公仔…感覺就是一堆很煩人、很討厭的事情吧,可是小丑帽沒被那些公仔弄髒或者壓垮,還是很乾淨……」,在分享挑選卡片的動機時,K這麼說。接著講師給每位同學發下了一盒蠟筆和一張黑色的畫紙,他請大家想像:「假如大家打開了剛才所挑選門卡上的那扇門,門後的世界便是死亡後的世界,那會是什麼樣的情景呢?可以畫下來嗎?」看著K不假思索拿了一隻米白色蠟筆在黑色圖紙上畫了很多像是星星的光點,又在這些光點中用不一樣顏色的蠟筆畫了大大小小的泡泡,每個泡泡裡都坐著一個人「……剛好早上的課,老師有提到類似的情節,每個人都待在各自的「旅行泡泡」裡,飄在虛空中,等著自己下一個要去的地方,根器好的可能很快就到站了,根器差的……或許慢一點,但應該不會等太久……」K的敘事很有趣,「……只是「嗆司到」而已,剛好早上的課,老師有講到差不多的,所以很快就有畫面了……」。
隨後法如比丘尼,又讓這次參加的同學們製作了各種不同色彩的鹽巴,並且在地板上鋪開一張黑色畫紙(約6張課桌合併後的大小),他請同學們將剛才所畫出的「門後世界」,擷取出最喜歡的一個部份,然後利用彩色的鹽巴畫在這張大的黑色畫紙上,最後讓同學們圍在黑色大畫紙周圍,他說「你們各自的世界雖然各有不同,卻又彼此互相成就,匯聚到一起而成就了這個大世界,這是『成住』,那接著我們試著讓他『壞空』。」然後他指導大家輕輕拉起了黑色大畫紙,並慢慢向中間靠攏,而畫紙上的彩色鹽和圖樣,因為這樣的作動而漸漸混在一起,但過程中彩色鹽彼此卻未因此而混雜,原本的圖像雖然消失,反而出現許多不一樣的彩色漸層圖形,這樣子的變化過程,似乎與K上的唯識課程有些彼此呼應的意境。而最後呈現出的彩色漸層鹽,講師也讓每位同學用小玻璃瓶,裝起自己認為最好看的部分,留作紀念。
在工作坊結束之後,回寮的路上Y幽默的分享了他的想法:「講師想表達的,應該是『死』就是另一種『生』,只不過是用另一種型態存在……好比將來我若去了極樂世界,一定會比現在長得更好看、更莊嚴。」也之所以,在佛教界裡,也多用「往生」來詮釋死亡,暫時擱下「生死」這個嚴肅課題,透過這次的訪談當中可以得知,多數參與的同學們,未來在日常生活當中,應該也更能保持沉穩、樂觀、豁達的態度去面對種種未知的境界,對於「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這段話,也有了更深一層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