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寺志撰写培训工作坊」开幕 期为台湾寺院留下历史
7月6日「寺志撰写培训工作坊」于佛光大学佛教学系隆重开幕,由人间佛教联合总会与佛光大学佛教学院共同主办。延续去年第一届工作坊,第二届仍工作坊采两阶段课程,第一阶段7月6日至8日于礁溪佛光大学举行,第二阶段7月19日至21日于台北三峡金光明寺展开。本届工作坊招生40位,因故未到者2位,实到人数38位。
7月6日上午8点半,第二届工作坊正式于佛光大学佛教学院开幕,工作坊目的在培养寺志撰写人才,希望「为自己的寺院写历史」。傅昭铭副校长首先致辞表示,工作坊举办的意义希望增进学员对寺院的历史、活动更深入了解,并举出自己过去曾参加国家数码典藏计画,以及任教台大物理系老物理馆发生的事例,说明珍惜旧文物的重要性,若有机会未来还可以结合数码科技AR、VR提升至数码典藏加值运用。
佛教学院郭朝顺院长则表示,台湾人喜欢去京都看寺院古蹟,但对待自己的寺院却喜欢拆掉盖新的,我们这个时代若不保留,永远不会有记忆,永远不会有历史。并表示,工作坊师资除佛教学系具有佛教史、艺术史的完整团队外,加上口述历史专家侯坤宏老师为国史馆退休前纂修,是寺志培训坚强后盾。院长最后说明第二阶段上课地点,金光明寺提供各项资源支持与住宿,以减轻同学负担,与此同时以金光明寺为范例,进行田野调查,可以就近观察,也许可以第二届工作坊圆满后,考虑开办进阶班。
阚正宗老师表示,今日工作坊背后佛教学系系办同仁付出巨大的努力,并介绍三位工作坊助理及系办同仁。阚老师感概自己寺院田调查已超过30年,数量超过千座,但发觉自己一辈子也做不完。寺院历史需要保存,否则自家历史不仅不了解,将来历史学家要撰写历史也无从下手。最后说明寺志撰写立基于田调、口述、文献,寺院不分大小、不分新旧,都值得撰写寺志。
工作坊课程安排具实用及学术价值,授课老师有释觉冠、侯坤宏、林欣仪、简瑞瑶、郭凤妍、阚正宗等,课程涵盖佛教历史、艺术、寺门礼仪、田野调查、寺志撰写概说,课程丰富,师资阵容坚强。开幕式于上午8点50分结束,之后进行大合照,于9点圆满,随即课程正式展开。